2025/11/21 14:14:38
經濟日報 徐妤青
永光化學攜淡江大學連續第15年舉辦「經濟倫理論壇」。今年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第十項「消弭不平等」議題,由傑出學者發表研究成果,並提出因應之道。
淡江大學學術副校長許輝煌致詞表示,平等議題非常複雜,人類社會存在多種偏見與歧視,如:性別、族群、信仰、社經地位等。他回顧30年前在美攻讀博士時,大學為保障入學學生接近人口比例,非裔學生以較低分錄取,教授聘任也受相關政策影響。
永光化學董事長陳建信以醫學背景說明,每次接手病人,都會先確認真正的問題,再思考解決方法,否則容易治標不治本。同樣地,減少不平等,也需要先了解什麼是真正的不平等。
陳建信提出國父在民權主義所說的不平等,有天生的不平等,如天賦才能不同;和人為的不平等,如世襲無法僭越的階層;有將聖賢與平庸壓成同一水準的假平等(齊頭式平等);以及依個人聰明才智發展的真平等。國父追求的平等,亦即SDG10倡導的Equality,是以立足點平等為基礎的真平等,依每個人的需要提供差別化的資源與保障,讓每個群體都有公平的機會與環境。
政大財政系教授朱琇妍發表「台灣的所得不均與住宅不均」的研究成果。她指出,所得高度不均的社會,容易引發階層對立與衝突,造成動盪;當合法工資無法提高生活水平時,易受金錢誘惑,被詐騙產業吸收,值得深思。
朱琇妍認為,所得不均與住宅不均互為因果。解決其中一個不均,有助於改善另一個不均。政府應理性思考住者有其屋、住者適其屋的居住正義;健全租屋市場,有利於修正部分購屋需求。
淡大外交與國關系助理教授李文基則探討「新住民子女及非新住民子女社經地位」。他以2009年及2019年分別所做近三千筆抽樣調查資料,發現新二代的社會階層並未受其族群身分影響,但父母的教育程度與其社會階層有顯著相關,應關注新二代的高等教育機會。
陳建信提到,期盼有更多學者投入經濟倫理的研究,提供政府作為制定經濟政策的參考。